查看原文
其他

巴曙松:以金融化为抓手,进一步推动中国碳市场发展

编者按

10月17日,第十三届中国·武汉金融博览会“中国碳金融高峰论坛”上,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、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教授指出,中国碳市场发展空间巨大,应以金融化为抓手,推动碳市场繁荣发展。



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、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教授


10月17日,第十三届中国·武汉金融博览会“中国碳金融高峰论坛”上,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、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教授指出,中国碳市场发展空间巨大,应以金融化为抓手,推动碳市场繁荣发展。

他表示,香港交易所非常重视拓展碳市场、碳金融业务,也非常关注湖北在一系列碳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方面取得的进展,特别是碳登记方面。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,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后,发展速度非常快。截至2023年,中国的全国碳市场约占全球碳市场排放规模的50%,地方试点市场约占全球10%,加起来约占全球总量的60%。然而,碳市场的成交量占比非常有限,从统计数据来看只占全球碳排放成交量0.7%。在发展成熟的欧盟碳市场,这个比例约为74%。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,中国的碳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。

在行业扩容、CCER重启以及更多资本参与绿电绿证交易的趋势下,中国碳市场需要更多类型的市场参与者提高流动性。支持多样化的市场主体入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全球各大主流的碳交易所也正在积极推动金融化的过程,即通过推动碳金融产品的交易创新,来构建绿色投资的生态圈,改善市场流动性。通过推动市场化发展、建立金融化框架等手段,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参与碳市场建设,并能够更大范围的形成激励,形成风险和收益精细化的匹配。

他介绍,香港是亚洲区内最受欢迎的国际化绿债上市地点之一,香港的绿色可持续债券发行量持续上升,既服务于国际市场,也服务于中国内地市场,满足投资者投资中国绿债的客观需要。巴曙松强调,香港也在进一步探索如何把中国内地的碳市场连接到国际碳市场,用人民币计价方式,供国际投资者投资国内的碳市场,把国内碳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有机结合起来。

站在国际视野,巴曙松教授认为,香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联系人,愿意在推动中国碳市场和海外市场之间的标准、市场、投资者之间的互联互通方面贡献更大力量。


来源:中碳登企划宣传部
编辑:辛岳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